应用案例
外圆磨削方法以及磨削砂轮、磨削用量选择
来源: 弘元超硬材料 时间:2022-02-20
外圆磨削方法
纵向磨削法
纵向磨削法是最常用的磨削方法,磨削时,工作台作纵向往复进给,砂轮作周期性横向进给,工件的磨削余量要在多次往复行程中磨去。
纵向磨削法(简称纵向法)的特点:①在砂轮整个宽度上,磨粒的工作情况不一样,砂轮左端面(或右端面)尖角负担主要的切削作用,工件 部分磨削余量均由砂轮尖角处的磨粒切除,而砂轮宽度上绝大部分磨粒担负减少工件表面粗糙度值的作用。纵向磨削法磨削力小,散热条件好,可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②劳动生产率低。③磨削力较小,适用于细长、精密或薄壁工件的磨削。
切入磨削法
切入磨削法又称横向磨削法。被磨削工件外圆长度应小于砂轮宽度,磨削时砂轮作连续或间断横向进给运动,直到磨去全部余量为止。砂轮磨削时无纵向进给运动。粗磨时可用较高的切入速度;精磨时切入速度则较低,以防止工件烧伤和发热变形。
切入磨削法(简称切入法)的特点:①整个砂轮宽度上磨粒的工作情况相同,充分发挥所有磨粒的磨削作用 同时,由于采用连续的横向进给,缩短磨削的基本时间,故有很高的生产效率。②径向磨削力较大,工件容易产生弯曲变形,一般不适宜磨削较细的工件。③磨削时产生较大的磨削热,工件容易烧伤和发热变形。④砂轮表面的形态(修整痕迹)会复制到工件表面,影响工件表面粗糙度。为了消除以上缺陷,可在切入法终了时,作微小的纵向移动。⑤切入法因受砂轮宽度的限制,只适用于磨削长度较短的外圆表面。

分段磨削法
分段磨削法又称综合磨削法。它是切入法与纵向法的综合应用,即先用切入法将工件分段进行粗磨,留0.03~0.04mm余量,最后用纵向法精磨至尺寸。这种磨削方法即利用了切入法生产效率高的优点,又有纵向法加工精度高的优点。分段磨削时,相邻两段间应有5~10mm的重叠。这种磨削方法适合于磨削余量和刚性较好的工件,且工件的长度也要适当。考虑到磨削效率,应采用较宽的砂轮,以减小分段数。当加工表面的长度约为砂轮宽度的2~3倍时为最佳状态。
深度磨削法
这是一种用的较多的磨削方法,采用较大的背吃刀量在一次纵向进给中磨去工件的全部磨削余量。由于磨削基本时间缩短,故劳动生产率高。
深度磨削法的特点:①适宜磨削刚性好的工件。②磨床应具有较大功率和刚度。③磨削时采用较小的单方向纵向进给,砂轮纵向进给方向应面向头架并锁紧尾座套筒,以防止工件脱落。砂轮硬度应适中,且有良好的磨削性能。
2
外圆砂轮的选择
合理选择砂轮的原则
砂轮的选择,不但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而且还影响砂轮的损耗、使用寿命、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要达到合理选择砂轮的目的应遵守以下几项基本原则:①磨粒应具有较好的磨削性能。②砂轮在磨削时应具有合适的“自锐性”。③砂轮不宜磨钝,有较长的使用寿命。④磨削时产生较小的磨削力。⑤磨削时产生较小的磨削热。⑥能达到较高的加工精度(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⑦能达到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⑧工件表面不产生烧伤和裂纹。
外圆砂轮主要特性的选择
外圆砂轮一般为中等组织的平形砂轮,而砂轮尺寸则按机床规格选用。外圆砂轮主要特性的选择包括磨粒、硬度和粒度的选择。
(1)磨料的选择:磨料的选择主要与被加工工件的材料和热处理方法相对应。各种人造磨料中以棕刚玉和 白刚玉最常用。
(2)硬度的选择:除应遵循硬度选择的一般原则外,主要还应考虑对砂轮“自锐性”和微刃的等高性两方面的影响。
(3)粒度的选择:砂轮磨粒的粗细程度直接影响到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和砂轮的磨削性能。精磨时应选择较细的粒度;粗磨时则相反。磨削容易变形的工件时,粒度也要选的粗些。
3
磨削余量及磨削用量的选择
磨削余量分配
合理确定磨削余量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工件质量均有重要作用。确定磨削余量时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如零件的形状、尺寸、技术要求、工艺顺序、热处理方法、采用的加工方法、设备情况等。一般原则如下:
(1)工件形状复杂、技术要求高、工艺顺序复杂时,磨削余量应较大,如高精度机床主轴和套筒等零件。
(2)工件细长或薄壁,磨削余量应大些。
(3)需要经过热处理的工件,考虑到热处理变形,磨削余量应大些。
(4)工件尺寸越大,加工的误差因素就越多,由于磨削力、内应力引起变形的可能性增加,应相应增大余量。
(5)磨削余量按粗磨、半精磨、精磨、精密磨顺序递减。
外圆磨削用量选择
磨削用量的选择对工件表面粗糙度、加工精度、生产率和工艺成本均有影响。
(1)砂轮圆周速度的选择:砂轮圆周速度增加时,磨削生产率明显提高;同时由于每颗磨粒切下的磨削厚度减小,使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减小,磨粒的负荷降低。一般外圆磨削Vs=35m/s,高速外圆磨削Vs=45m/s。高速磨削要采用高强度的砂轮。
(2)工件圆周速度的选择:工件圆周速度增加时,砂轮在单位时间内切除的金属量增加,从而可提高磨削生产率。但是随着工件圆周速度的提高,单个磨粒的磨削厚度增大,工件表面的塑性变形也相应的增大,使表面粗糙度值增大。一般Vw应与Vs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外圆磨削取Vw=13~20m/min。
(3)背吃刀量的选择:背吃刀量增大时,生产率提高,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增大,砂轮易变钝。一般ap=0.01~0.03mm,精磨时ap<0.01mm。
(4)纵向进给量的选择:纵向进给量对加工的影响与背吃刀量相同。粗磨时f=(0.4~0.8)B,精磨时f=(0.2~0.4)B,式中B为砂轮宽度。